俄羅斯隨處可見讀書人
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高爾基的這句名言,將自己及俄羅斯人對書的渴求與熱愛,躍然紙上。
在公園,商店,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俄羅斯人聚精會神的讀書身影,隨處可見。他們或立或坐,不拘形式。或看或記,互不幹擾。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搖晃,擁擠,嘈雜,昏暗的地鐵中,書伴人,讀不倦。有的甚至立足未穩即變魔術般迅疾掏出書本,迫切程度如讀家書……這種種情形表明,俄羅斯人讀書不是逢場作戲,而是發自內心,甚至達到忘我境界。筆者在商場,菜市場就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癡迷者,等待付賬時,有的顧客邊排隊邊讀書,直至被喊多次才猛然從書中走出。更有令人驚嘆的一幕,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的首堵,遇到堵車時,司機師傅會坦然取書閱讀。汽車開始前行了,讀書的司機常常在後面汽車喇叭聲的催促中,猛然在書中醒來……
俄羅斯全民讀書到今日境界,是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個人與國家長期合力打造的結果。俄羅斯一年有近半年天寒地凍,出行不便。書籍成了人們思想的朋友,靈魂的伴侶。而俄羅斯歷史上黃金與白銀時代,燦若繁星的文學巨匠及其偉大作品,不斷激發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讀書熱情。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的文集備受推崇,在俄總發行量高達平均每五個家庭一套。與個人閱讀興趣相向而行,政府始終在積極助推。蘇聯時期,國家倡導自強不息,逆境淬煉的保爾精神,措施之一就是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閃爍著崇高理想光芒,洋溢著熾熱革命激情的長篇小說,到1991年共發行5200萬冊。蘇聯解體後,俄政府為重塑大國地位,應對急功近利的速食式閱讀,大力推動國民閱讀,如將2007年確立為俄羅斯國家閱讀年,配套出臺了國家支援與發展閱讀綱要這一長達13年的遠期規劃,並輔以圖書展,圖書節,讀書賽等全民活動。1.4億國民私人藏書達200多億冊,人均每天讀書看報時間全球領先。整個社會真正形成了以熱愛讀書為榮,愚昧無知為恥的良好風尚。
對個人來說,讀書提升氣質品質,對國家而言則提升動力實力。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俄羅斯國力不斷恢復,全民讀書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那麼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和科學文化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全民的閱讀水準。
漫步莫斯科街頭,筆者不禁聯想,如果用一組雕像來展現俄羅斯民族的整體風貌,應是一幅展示不同年齡人的群讀圖,
老年人瀏覽報紙,中年人閱讀雜誌,青年人埋頭於書本,孩童們沈浸於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