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草原要吃掉森林
當草原要吃掉森林
文 馮永鋒
達娃卓瑪每次離開家的時候,家鄉都會普降大雪。似乎是她一起念要離家,雨雪就感通了,一定前來給她壯行。
2011年3月份,達娃卓瑪又要離開家了,她的家鄉四川德格縣麥宿地區,果然下起雪來。雪甚至差點堵截了她出行的路,一路上,大客車都開得非常緩慢,它們隨時可能陷進雪裏。車上的人,要麼在熟睡,要麼在冥想。大家都滿懷歡喜地迎接著這漫天的大雪。
達娃卓瑪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滿懷期待的心情,家鄉那有一大片森林在迎接她。一路上,她總要把林子的每一片葉子都看在眼裏。她不知道,在今後生命的漂泊中,何處還能遇上家鄉這麼好的森林。達娃卓瑪在收集家鄉的歌謠,她知道,如果沒有森林,這些歌謠不可能通過人的嘴唱出來,歌謠就像森林裏的流出的水,必須有樹木的庇護和滋養。
而幾個月前,達娃卓瑪回家的時候,她先是驚訝,後是憤怒,那期待中的森林似乎遷徙了,一路上,路邊全是倒下的大樹。油鋸在幾十秒鐘之內,就能夠讓成長了數百年的雲杉,冷杉倒地,又能夠在幾分鐘之內,把它剁成一截一截。
接著,東風“天龍大卡車”就開來了,這個車的車廂極大,能裝好多棵樹。人們在幾十分鐘之內,就把樹裝滿,然後運到了那些沒有樹的地方,蓋房子,做傢俱。
與達娃卓瑪同樣驚訝的是她的鄉親們。2010年初,一些像搶劫犯似的隊伍開進了溝裏,他們在幾個月之內,每天勤勞地砍樹,鋸樹,運樹。
德格縣的所有樹,都長在陡峭之山,易碎之山,樹一倒下,山體就像中了彈的人一樣滑落下來,成堆成堆地滑進河裏,阻塞道路,製造災難,醞釀泥石流和瞬間洪水。
2010年6月份的一天,德格縣麥宿地區的人們忍不住了,他們集結起來,沖進砍樹集團,毀棄了他們的油鋸,喝止了他們的砍伐,把所有的人趕出了毀林現場。
然後在入口處,修建起了一個簡易的房子,在路兩邊,釘下兩根木樁,架起一道非常簡陋的欄桿。這就是村民自發建起來的木材檢查站。麥宿地區從行政上說,有三個鄉,普馬鄉,達瑪鄉,嶽巴鄉,這三個鄉的男人,青壯勞力,每天派出三個人到木房子裏值守。沒有他們的同意,一棵樹都無法運出去,一輛運木頭的車也無法開進來。2010年6月份以來,10個月過去了,他們就這樣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哪怕要我死,也不能讓木頭運出去。
麥宿地區是一個文化上的稱呼,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一直以自己在良好的文化傳統而自豪。這個地區大體沿著一條綿延幾十公裏的山溝分佈,山溝兩邊當然是山,山頂上每年都會有積雪覆蓋,山上永遠長著樹。中間是河流,河邊有些土地,種著青稞,土豆和圓根。麥宿地區有德格當地非常有名的“民居”,吸引著遊客和文化愛好者的目光。其實更有名的是裏面的寺廟,像宗薩寺,以及宗薩寺的佛學院。同樣有名的是這個寺廟的藏醫院,它繼承著德格一帶藏醫院的良好傳統,精心研製著各種藏藥和治病良方,雖然有很多藥,沒有得到正式的批文,但他們一直孜孜不倦地延續著藥物的開發,延續著救濟眾生的能力。這兩年,藏醫院實現了重建,不久,住院部也將修建起來。麥宿地區的藏香也非常有名,藏香裏面,也藏納著一些適合燃燒的藏藥。
生育,滋養達娃卓瑪的麥宿地區,是藏族三大文化中心德格文化的一根有機枝條,另外兩個中心分別是西藏拉薩和甘肅夏河。德格的阿須草原是格薩爾王的出生地,為此當地有許多英雄的遺跡和傳說。德格印經院又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集成和傳播地。而德格的寺廟,傳統,藏醫藥等,更是讓當地人生生不息地引以為榮。
當然,德格土司在歷史上也地位隆重,對於那些歷史愛好者說人事愛好者來說,德格土司的故事更加吸引他們的註意力。
藏族文化最引人註目的就是歷史總是生活在現實之中。當我們追溯其過去的美好之時,我們發現,其實這些美好仍舊在現實中時隱時現。從環保角度來說,全世界只有極少數地方的人,能夠像藏族那樣,把一片土地生活了幾千年之後,人們清晨起來,會發現這片土地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容顏還是當年的容顏,信仰還是當年的信仰,山水還是當年的山水,陽光還是過去的陽光。
人們對待自然的態度,還是當年的態度,當有人傷害自然界時,人們會起來替自然反抗之,因為他們相信,自然界與自己,是完全一體的。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成為自然的保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