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學生仰望星空的閑暇
一些教育界人士呼籲,要在中學開設一門思考課,讓學生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
這種呼籲抓住了當前教育的病竈。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把智育當知育,註重知識傳授,卻忽視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實踐的能力。開一門思考課,的確很有必要。
只是細想想,在今天以分數為本的中學校園裏,這一切實在是太奢侈了。弄不好,只是增加了一門用來考試的課而已。
老師眼中只有分數!我曾多次聽到家長發出這樣的感嘆,其實,在老師的後面,一些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眼中也只有分數,一些家長的眼裏也只有分數。因為考核,評估,量化標準是最快捷的標準。
與考試和分數相比,似乎一切都是次要的。萬般皆下品,唯有分數高,已成為大多數教師,學校,家長心中顛撲不破的信條。上學越來越像打仗,學校越來越像戰場,越來越像企業。
學生一進校門,就像上了緊張有序,少有喘息的流水線。在許多中學,月月都有考試,論分數排名次乃至以分數高低分考場。競爭的壓力,過早地填滿了孩子的世界,哪裏還有什麼求知的趣味,學習的快樂,創造的歡欣。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如今的中學教育,更多的不是把人作為目的,而是把人當成工具,首先是考試的工具,創造分數的工具。
一個只會考試,只剩下了考試的民族,註定要為此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
中學教育不是生產大學生的流水線,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知識得到訓練,視野得以開拓。即使不再升學,作為一個人,他的文明素養,他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都是在這個階段初步成型的。這遠比分數重要得多。
因此,關鍵不是在中學開設思考課,思考課替代不了獨立思考。歸根結底,還是要改革以分數為本的教育方式,讓中學生從考試的戰車上走下來,有空閑仰望星空,想想與考試無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