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童年記憶

 


鄉村下過雪後的夜晚非常清冷。路燈照射的如此昏暗,仿佛被地上的雪完全吸收了似的。

晚飯後,堂嫂到我家來串門。整個假期,幾乎每天都有來家裏串門的,而她們基本每天也都能見到。農村有一種習俗,院子的大門是敞開的,隨時可以進來串個門,聊上幾句,無非是些家長裏短。方圓幾百裏的鄉裏鄉親都認識,每天見面相互問候一聲,幹嘛去了。簡單的問候,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而已。這讓我想起鄉村曾經的一句問候,吃飯了嗎。事過境遷,現在這句問候已經很少聽到,似乎只定格在那些六七十歲的老年人身上,好像唯有他們情有獨鐘似的。

這個時代變化得令人眼花繚亂。比如說,電腦現在幾乎普及到每個家庭,孩子們放假後基本上是泡在電腦邊上打遊戲,我們曾經的兒時遊戲,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屑一顧,甚至對他們只是一種遙遠的傳說。

兒時,盼望過年是因為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吃的東西,還有走親戚,去親戚家意味著有紅包,那足以吸引年幼的我。而現在的過年,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呢。是否依舊如我的兒時呢。新衣服是有,鞭炮也有,好吃的東西不光過年有,平時也有。而假期裏,我聽讀高一的侄子龍軒說得最多的是,真是無聊啊。而且他還說,以後過年不再買新衣服,太沒有意思了。他的心逐漸開始浮躁起來了。他是在裝酷還是真正長大了。我不禁沈思著。

外面的音樂響起來了,在家裏就能夠聽到。小俊媛嚷著要去跳舞,只好給她穿戴好,帽子,圍巾,馬甲,基本上是全副武裝,然後帶她出去。晚上跳舞的人不多,只有三個人。音樂放的是時下最流行的音樂,比如荷塘月色等。堂嫂盡管體型肥碩,但是舞姿卻是異常輕柔婀娜,超出我的想像,看來是熟能生巧。在她的帶領下,其他兩個人盡管不是很熟練,但也跳得不錯。小俊媛更是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腳朝前踢又朝後放,似乎在跳踢踏舞,屁股扭扭,雙手舞動,所有的動作居然能合上拍子,儼然一個小小舞蹈家。

音樂在街道,河流上飄浮,逐漸吸引了幾個女人出來,隨即就加入了舞蹈的隊伍裏,看來她們是一直在一起跳舞的。

只是這樣的音樂,越聽越讓我心情沈重,裏面什麼愛呀,恨的,對於幼小的俊媛以及其他孩子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精神汙染。而讀三年級的鴻嘉更有意思,他居然自己篡改歌詞,搞得很少聽流行歌曲的我,居然懷疑怎麼會有如此直白的詞,直到堂嫂告訴我,是她兒子自己篡改的詞後才恍然大悟。鴻嘉是男孩子,自然不屑於跳舞,但是他會篡改歌詞,以此來娛樂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