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感受誠信的力量
去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在洛杉磯待了一年。週末的時候,我經常和朋友邁克開車去郊外溜達。有一天,我和邁克去一個鄉村果園採摘水果,然後順路到一個小鎮的養蜂場去買蜂蜜。在養蜂場,我們遇到了讓人感慨不已的一幕。
養蜂場位於小鎮的居民區。在寬大的院子後面,整齊地堆放著很多的蜂箱,數不清的蜜蜂在院子附近嗡嗡地飛著。時值洛杉磯的夏天,處處繁花盛開,正是養蜂人生意最好的時節。蜂箱附近有一個看似生產車間的房子,前面是一座不大並略顯破舊的住房。房前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湯姆養蜂場,估計老闆就叫湯姆了。我們走近房子,發現只有車庫的大門開著。我們去敲房間的門,沒有人回應,顯然房子裏沒有人。
車庫裏有一個很大的木板架子,上面放著大大小小二三十瓶蜂蜜。主人不在,我們就打算退出去不買了。可仔細一看,木架旁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紙板,上面寫著,4磅裝,每瓶28美元。1磅裝,每瓶8美元。欲購買請將錢放入下麵的木箱,謝謝惠顧!這時我們才發現,木架的下麵有一個小木箱,上著鎖,木箱的上面有一小口,可以把錢放進。這不就是無人售貨嗎。
都說鄉村小鎮的人純樸實在,但也沒見過這麼實在的。如果小偷來了,不但要拿蜂蜜,連錢箱也要一並端走的。即便不是小偷,遇上想佔便宜的顧客,放10美元,拿你三大瓶蜂蜜,也是有可能的。很顯然,這種事在這個地方還沒有發生過,不然老闆也不敢這麼幹。我們買了兩大瓶,放了56美金到那個小木箱裏。
就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一輛車子駛到車庫前,從車裏出來一位50多歲,略顯肥胖的男人。他身材魁偉,戴著一副眼鏡,一臉的憨厚,穿著挺幹凈,好像是剛從教堂回來。小鎮上的人週末都會穿戴整齊到教堂去做禮拜的。這一定就是湯姆先生了。湯姆與我們打過招呼,並沒有問我們是否把錢放到箱子裏,也沒有去打開錢箱檢查我們是否付了錢,而是徑直打開門進了自己的房子。
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邁克解釋說,在美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交易方式,大家都習慣了。誠信是美國人立身之本,他們不騙人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健全的信用制度的要求。如果不講信用,一個人在社會上就難以立足。比如,如果某人在經濟活動中有過欺騙行為,他不但無法按揭買房買車,而且工作不好找,租房也難,連買保險的保費都要比別人高很多。誠信制度讓騙子無處躲藏。因為他的經濟行為都在計算機裏有記錄,把他的社會保險號碼輸入資訊庫一查,就對他知根知底了。
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失去機會,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這是美國人的一條處事原則。
本文來源 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