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與習慣的教育
我在悉尼的一所專科學院學習英文已經超過三年了,從低級班讀到中級班,教過我的老師超過10個。
所有的老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第一,從來不會教抽象的東西,教的都是常識,社會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常識,文學常識,文化常識,例如在英語中關於家庭關系,親戚關系的稱呼表達法,怎麼做菜,怎樣計算水電的用量,是否節約用水,是否保護環境。又例如怎樣閱讀和理解藥品使用的規定,怎樣應聘,第一天上班時怎樣熟悉工作和怎樣與主管打交道,移民學習課程和工作時間的安排難題,怎樣全面認識一個城鎮,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悉尼人的生活工作艱難處境和怎樣應對大蕭條的生活技巧。不是說他們沒有理論,有,是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應用的常識性理論,例如解決問題的幾個步驟,理解語言的方法,等等。當接觸到多元文化的難題時,只是讓學員找出和表達不同文化的事實常識,例如不同種族在對待子女與家長矛盾時的態度差別,對孩子成長的困惑如何理解和幫助,對老人的關系等等。當接觸到社會上有爭議的問題時,也是列出個人對待具體問題分歧的觀點,不在抽象理論上糾纏,例如30年前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的不同之處,原因是什麼,又例如為什麼要過母親節,各人只談自己的見解,不提倡也不存在壓倒性的主流觀點。
第二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有教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學習材料,從來沒有統一教材,教師把材料復印給每一個學生,每節課所有的材料都是新鮮的,這些材料涉及新聞,習俗,故事,案例,例如聖誕節在世界上不同國家裏的習俗,中國人過春節的風俗,中國人的生肖常識,若幹不同種族譬如伊朗,印度,香港,韓國,越南,泰國人等的個人的移民經驗,某個地域譬如夏威夷的風俗史,某個學校裏男女沖突譬如小混混欺負女孩然後女孩子們怎麼應對和解決的情境。
第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主題項目學習法,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訊,進行討論,自己制定一個計劃,例如世界環境日,去參觀一個環境展覽,收集各種圖片和資料,理解本地區水資源的概況,汙水處理的流程,澳洲的花鳥蟲魚,本地區的生態環境,然後自己選擇表達的主題,寫出一個報告。又例如制定一個旅行的計劃,還有就是對經濟蕭條時代各種情況的報告,要搜集倖存者的故事,搜集當時的人怎樣應對困境的方法等等。
第四個共同點就是都會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演講法,這些不必詳說。
第五個共同點就是考試和評價都是綜合的,能力性的,過程型的,從來不會考核死記硬背的東西,評價結論有一半以上由平時的過程性學習綜合得出,不靠一紙試卷定成績,甚至只有評價結論而沒有具體成績。每個學員都有一個學習成果和評價的卷宗檔案,收集你所有的學習成果。
第六個共同點是所有教師都不會涉及中國式的政治問題,所謂中國式的政治問題就是主流政治觀點意識形態的灌輸,西方人認為最基本的政治就是人與人的關系,社會問題的解決,至於政府的政策,政黨的觀點,政治家的理念和主流意識形態,都是敏感問題,是個人的自由思考,不能甚至絕對不能在課堂上灌輸,因此教師不能在課堂上談論自己的看法,更不能對學生說教和強迫接受,所有教師都回避這些問題,即使學生提出或者挑起爭論,教師也會默然,甚至採取繞開問題,轉移論題的方法。大抵上澳洲教學的共同特點是這幾個,可以歸納為都是常識和學習習慣的訓練。
我們曾經練習過寫a complaint letter,或者寫給地區政府,或者寫給電話公司,電力公司。首先明白這個Document 的性質,然後掌握完整的格式,再明確這類檔的表達風格,要事實真實清晰,細節準確,證據確鑿,理由充分而有依據,希望和要求得到的補償合理恰當,陳述直接簡明,要有禮貌。然後確定主題,共同認知一個案例的所有事實過程及其重要的細節。接著老師就一句一句地教我們口述並寫下來。完成以後再重新審核回顧。最後我們每人自己選擇一個事由,寫一封投訴信。我體會到這個訓練在於教會了我們公平權利的意識,同時我們學會了怎樣處理問題的合法方式,並且知道怎樣和社會上的利益關系體溝通和協商。
西方教育著重常識與習慣的培養,對抽象的問題留出空間,主張學生自己去研究和思考,要求學生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論去自己解決問題,不會去灌輸抽象的定論。我雖然沒有上過澳洲的大學,但是我上的是college, 也是學院,我想即使在大學裏涉及到高層次的復雜的專業,也是以常識和習慣的培養為主,上述教學方法都是相同的。
在中國人看來,認為西方教育沒有什麼東西可教,我曾經聽到過不少中國人埋怨澳洲教育太簡單,自己的孩子學到的東西太少。這是典型的中國觀念在作祟。西方人的常識哲學本質是,根據理性規定,最基本,最實用和最符合實際環境,對象需要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文明的常識,那是一個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東西,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按照國際慣例,常識common sense通常指公民常識。具體而言是公民的權利和責任,這個公民不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國民,還是一個世界公民。根據常識我們才可以明白普通的道理,有一個正常合理的思維方式,不會隨便上綱上線,不會經常隨便發脾氣,不會無理取鬧,不會顛倒黑白,不會造假欺騙人,不會做違法的事情,也不會喪失自己的自由和合法的權利,更不會被人蒙騙和愚弄。先看一個例子。我所在的地區圖書館,規模相當大,資源豐富,但是它根本不收藏藏書,所有的書不是根據它的收藏價值來藏館,甚至幾乎沒有藏館書,因為一個地區性的圖書館只需要流通的書籍,新書源源不斷,所有的書收藏到一定時期,就都以非常廉價的價錢($1元)出售給讀者,根本不長久收藏。我在那裏買過不少諸如羅丹藝術研究一類書。為什麼不藏館呢。因為這個圖書館的級別就是地區級的,如果你需要查閱高深的專業巨著,你可以到高級的圖書館或者大學的圖書館去查閱,這樣就可以給地區性的圖書館留出充裕的空間,讓新書層出不窮,資源更廣泛,資訊更開放,更充滿活力。用這樣的觀點來看西方的教育也是如此,一個普通的公民不必要去學習高等數學,不需要去解決很專業的難題,只要掌握最基本的常識就可以了。只有常識很廣泛,你才會有紮實的知識結構,可以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更重要的是你才會有學習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具有解決問題的常識性習慣和能力,你的知識和資訊是具體實用的,是針對一切具體問題的,你具有了探究和發現的能力,你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論,你就是一個真正有用的合格的公民。譬如說,你學習化學,不需要在學化學分子式方面有怎樣優秀的才能,因為你不一定要做一個化學家,但是教師會問你一個問題,當你烹飪的時候,把食材煮糊了,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用手刮,用鏟子刨,都無濟於事,但是你只要用清水浸泡十分鐘,煮焦了的東西就很容易刷掉了,為什麼。在化學上怎麼解釋。答案很簡單,因為水分子在活動,水分子互相撞擊,就把結焦的硬物打松了,你以為是清水裏有高級化學融解劑麼。不。是活躍的水分子的活動在起作用,就這麼簡單。知道了這個常識以後,你就會隨著知道為什麼新鮮的水為什麼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新鮮的活力,包括一切生命。這個常識給你的是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學思維。你因此而開竅並會對很多生活與自然的問題產生探究的興趣。
在西方,沒有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政黨思想和領袖主義的灌輸教育,只有事實認知,真實探究,問題解決,課題研究,思考追究,資訊更新,價值觀就蘊含在裏面,而且是自由的思考自己的獲得,只有過程學習,沒有規定的結論。一個民族和國家是否自信,就包含在這裏,強大和自信,文明和公正,偉大和高尚,不靠說教和訓導,只依靠自己探索認知,從基本的常識和文明的習慣去養成,這就是真正的教育。愛不愛國,你自己選擇,這就是個人主義的最根本的價值。
轉自一五一十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