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世界

 

標準的世界


標準在我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從食品的質量到汽油的純度我們都制定了標準。它們使我們混亂的生活變得可以預測,並免除不必要的爭論。

勞倫斯布希

勞倫斯布希


布希給標準下了定義,並把所有不同性質的標準分為四種。標準是我們幹預世界的方式,我們就像按照食譜一樣創造出一個有序,規則和穩定的世界。標準有奧林匹克式(涉及年度最好的酒,汽車等),過濾式(涉及食品安全等),排名式(穀物和地震等級等)和分類式(蘋果,雲的種類)。


巴拿馬標準指的是巴拿馬運河能通過的最大的船隻的尺寸,長294.13米,寬32.31米,高12.04米。由於世界貿易的4%是經過巴拿馬運河運輸的,很多船隻都是按照這個標準建造的。更大的船效率更高,但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比如,三井喝彩號就是按照這個標準建造的。它能夠裝載13排標準集裝箱,每只寬2.438米。


標準一旦建立,既有的標準就變成了像是自然形成的,其自然而然的本質使其他潛在的與其競爭的標準變得可疑。雖然經常有一種標準取得其他標準——19世紀法國有幾百種地方量度被米制取代,做出這種改變特別困難。即使在米制被發明出來的法國,也用了近半個世紀徹底取代舊的計量單位。縱使如此,舊的方法仍然沒有絕跡。比如,法國仍然用1磅指500克,在美國,描述和銷售釘子時不是按照釘子的長度,還是按照它們的本尼威特(重量單位)。


希爾說,有的標準是可以通約的,有的不可以。比如溫度的標準。攝氏度換算成華氏度用的公式是華氏度=攝氏度1.8+32。因此,32華氏度剛好是0攝氏度。但對於很多其他溫度,會有一些誤差。比如39華氏度等於3.8888……8攝氏度。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無限循環的結果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但對於一些科學實驗來說,小的誤差會造成巨大差異。因此,只能說這兩種刻度幾乎是可以通約的。有些標準只是部分可通約的,如英國人和美國人對牛肉的部位的劃分標準,美國人劃分得更細,所以有些在美國買得到的部位在英國買不到。有些標準是完全不可通約的,如美國的電視制式是NTSC,法國的是PAL,你得有兩臺電視機才能收到這兩種信號。


標準的可通約性不僅涉及物,也會涉及人。歐盟成立後,歐洲大陸大學學位元的部分可通約性給求職與招聘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法國的國家博士與德國的教授執教資格孰低孰高。


布希認為,世界的標準化始於啟蒙運動,當時的思想家們相信普遍性的敘事和人類的理性。這種心態推動了戰爭,科學,教育和商業管理的標準化。西方快速的工業化和公司的分工也突出了對標準化的需要。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1904年寫道,沒有相當標準化的東西需要太多的手藝,思考和個性化調整,因而無法經濟地使用。


並非所有人都歡迎標準化,很多凡勃倫的同時代人認為,標準會消滅個性,使生活變得枯燥。還有人擔心,如果產品質量被標準給固定了,競爭條款會集中在價格上,從而毀掉任何不願意降低其標準的公司。神奇的是,這一問題被標準或者布希所說的標準化的差異給解決了,標準被用於造成差別而非標準化。今天我們有那麼多種罐裝醃菜就是因為能夠固定各種產品的特性,每一種的顏色,質地,尺寸等有不同的標準。


在布希看來,標準的缺陷不是它會使生活變得千篇一律,而是它經常會帶來出其不意的後果。他認為,標準是一種復雜的技術和道德工具,既能被用於造福人民,也會被濫用。比如美國的一個都不能少法案,把學校能得到的聯邦預算跟它的學生的會考成績聯系起來。有的學校就忽視教學方法,只註重提高分數。有的學校不去幫助最優秀和最差的學生,而是集中提高那些略微低於標準水準的學生。結果有些學校達到了最低標準的要求,但對於教育學生來說做得很差。這違背了法案的初衷。布希寫道,問題不是要消除標準,回到過去的標準並不重要的狀態,而是要確保看上去良性的標準不會造成普遍的不公正。


轉自三聯生活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