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的巴黎
巴黎是可贊美的,可贊美的,不僅是人道,還有街道。
徐誌摩曾深情感慨,咳巴黎。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希罕天堂!因為香草在你的腳下,春風在你的臉上,微笑在你的周遭。不拘束你,不責備你,不督飭你,不窘你,不惱你,不揉你。它摟著你,可不縛住你,是一條溫存的臂膀,不是根繩子。話裏話外,將巴黎的街道與人道索性都贊美了。
懷舊與時尚在此交疊纏綿。體味了巴黎的人,會油然升起心底的贊嘆。曾經發生在這裏的所有標榜自由平等的革命與巷戰從未使巴黎湮滅了往日的榮光與對未來的敏感。協和廣場上濕漉漉的斷頭臺已隨陰魂飄散,經過諸世紀風雨洗禮的塞納河畔,林立的墻壁雖未改往日的滄桑,但那些曾將熱切希望化為仇恨的每個彈孔如今已開滿鮮花,與路邊立盡斜陽的香頤軟吻將巴黎點綴成朝愛者的花園。
城市,可以詩意地棲居。這就是巴黎,一個漫步者的天堂,處處彌漫著人文學子的歸鄉之情。巴黎對世界說,街道之美不只在空中,它更期待赤心赤腳地閱讀。穿越巴黎是幸福的,舉目投足,到處是隔世心靈的撫慰,它讓置身其中的人們充滿榮耀與溫暖。這是個多情而感恩的民族,她眷顧歷史上每一寸寶貴的光陰與榮耀,而不以有權有勢者的好惡來決定逝者的一生榮辱。從倒映在塞納河水裏的盧孚倩影到鋪滿羞澀薰衣草的普羅旺斯天堂,從四季繁花,雨水漣漣的西布列塔尼到維克多雨果的故鄉,幾乎所有的道路,建築,廣場以及學校都與某個偉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伏爾泰,左拉,饒勒斯,法朗士,喬治桑,蒙田,紀德,謝閣蘭,巴爾紮克 它讓人們相信,先賢祠不只是屹立在索邦大學旁供後人憑悼,它還通過一條條道路蔓延到五裏三鄉,在每個角落每片寂靜裏豎起人文精神的典範,讓膜拜智慧的香客全心全意相信腳下的幸福。
許是習慣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疲於奔命的現代化,我的一位留學生朋友,從下戴高樂機場開始便不過如此地憂鬱起來。但很快他改變了看法,幾個月來,每天都有人向我微笑,即使是陌生人見面也會互道一聲bonjour。我進大樓時,走在前面的人會輕輕擋住門扉等著我。我橫穿馬路時,每個司機都彬彬有禮,為我這樣不名一文的異鄉人停車。我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我報之以微笑,擁有這些記憶的一生是幸福的,我因之不虛此行 微笑是一種人道,它是精神領域的社會契約,誰也不該少一份責任。前些日,巴黎11區的部分居民聯名抗議350家華商,因為他們清一色的服裝店使街區商品多樣性與整潔環境遭到了破壞。法國人堅持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有名的,但具體到這件事,還有文化上的認同。一位居民向記者訴說她的怨忿,我抗議更是因為中國人見面冷冰冰,從不打招呼,不像鄰居。嗚呼,西學東漸一百年,西方的主義在中國早已活學活用,就地生根,惟獨人們心底那拈花的燦爛總也學不會,發不出,笑不響。法國人說,人生哭泣始,快樂終,我們尋求一個理性,標榜個性與自由的社會,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冷若冰霜。
法國的街道是知識分子的街道,啟蒙時代波瀾壯闊的晨曦從未因為時光的流轉變得黯淡。如拉塞爾雅各比所說,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立足專業,放眼街道,用自己的言行和創作參與社會運轉,感召大眾。法國深厚的人文傳統不是在精舍與溫室中培養的,他們需要大街賦予堅實的現實性格。長期以來,爭取社會公正與反對強權的遊行示威是法國街道上最絢麗的風景。街道是政治力量(le pouvoir politique)與社會力量(le pouvoir social)角逐的舞臺,它既是危機的洩洪閘,改革的分水嶺,同時也是政府外交的參照系。希拉克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的反戰立場,與法國街道上的這些浪花不無關系。朱學勤先生最近寫了篇文章,苛責法國政府反戰,始於妒忌老大所以攪和的老二心態,著實費解。中國知識分子自成陣營劃地繁殖的思想到底從哪裏來。一個強國對一個弱國宣戰,以其父作惡而姦淫他的母親,如果世界上連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不是太危險了。
天底下沒有卑賤的花朵,這就是巴黎,花之都。我曾零星寫些文章,對法國開放式的教育奉獻贊美之辭,亦深知一個民族精神之養成,不可能通過校園教育畢其功於一役,它還需要從點滴日常生活中習得,並經過一代代的不懈努力,達到人之上升。顯然,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素質問題,看看爬在小區麻將館墻壁上的祖先崇拜偷一張牌我刨你家祖墳,以及寧可家破,不要國亡的鄉村計劃生育宣傳。文化消費方面,中國老百姓喜歡報紙,很大程度上是它可以廢物利用拿到菜市場包裹魚肉或利用它優良的吸水性擦桌子。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安全,問問還有多少潛藏人心與政治背後的諸種惡毒會讓眼淚一夜灑遍互聯網。還有多少孫誌剛,誠惶誠恐地走在祖國的大地上
我的中國,街道荒涼。想來想去,就覺得中國街道不是太擁擠了,而是顯得有些冷清。它需要有更多的人道,期盼更多的人來,帶著對知識的熱忱與理性的信仰,帶著心底的溫暖和瞳孔裏的愛。一個沒有學會彼此尊重與擔當的民族,是不可以奢談希望的。有一天,它或許會很富有,但身處其中的人民並不因此幸福。
熊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