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的啟示
他們對文化與美感有深厚體認,也就不會因為逐利而喪失對文化與美感的維護。
就生長於臺灣的我而言,這幾年來所見所聞中,倫敦最是藝文豐厚,巴黎則韻味深長,臺北還是心頭最愛,但論及最美的城市,我還是要給布拉格。
1999年我初訪捷克,即被此城之美所震懾。那是一個藝術的迪士尼樂園,建築精巧可愛不說,鐘樓屋簷排列之奇仿佛剪碎了字典往天一撒,繽紛落下就自成一首首典雅小令般絕妙。當夜幕降臨,籠罩在橙亮街燈中的城市和打著光的城堡山對望,成為舉世稱頌的黃金布拉格。
除了參觀景點,欣賞演出,我在布拉格最喜歡逛唱片行。畢竟物價便宜,1999年那時甚至可用低廉來形容。現在雖然貴了不少,但還是較西歐諸國便宜,又有許多東歐獨門錄音。唱片行店員對音樂相當瞭解,也熱心解說,我聽了近二十部捷克歌劇,過半都是他們教我的。
我們聊音樂也聊其他。話題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時捷克流行克難旅行團,參加者把一周食糧準備好,坐遊覽車到德,奧,意等鄰近國家,吃睡盡可能都在車上。如此旅遊雖然只要一千人民幣上下,卻也相當於多數捷克人半個月以上的薪水。畢竟當時他們大學教授的月薪,不過三千至五千人民幣。
如此辛苦,也不算便宜的旅行,為何還會流行。有天我問一位唱片行店員,才知他也參加過克難之旅,甚至花了他三分之二的月薪。這下我真的大惑不解,非得問他理由為何。
請問你去過德國嗎。他居然反問我。
我就是從德國來布拉格的呀。
那請問德國美不美麗。有沒有豐富而悠久的文化。國家富不富有。
德國相當美麗,幹凈而有秩序,當然也很有文化,經濟發展更是好。一邊回答,一邊納悶,這不是明知故問。他究竟想說什麼。
不待我思考,第二個問題又來了。
請問你去過奧地利嗎。奧地利美不美麗。有沒有豐富而悠久的文化。國家有沒有錢。
對我而言,奧地利和德國一樣,都是高度開發的國家,當然也美麗而有文化。而我還是不知道,為何他要問這個問題。
那你看看捷克,他笑了笑,我們有沒有文化。我們美不美麗。
當然有文化。那麼多音樂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出自捷克,而布拉格不但藝文活動多,還是我見過最美的城市呢。
這就是了,這位店員笑了笑,我們捷克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國家更是美麗,我們唯一缺的,就是錢。帶著自信與些許得意,眼光一閃,他繼續說,可賺錢不難。雖然被耽誤三十年,我們現在加倍努力,總會迎頭趕上。我去這些鄰近西歐國家旅遊,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讓我確信捷克只要有錢,我們絕對不會輸給他們。只要我們努力工作,三十年後捷克會和他們一樣好。
而且我可以說,話鋒一轉,他笑得更自信,更得意了,錢賺了就有,文化和美麗卻非一蹴而就。三十年後捷克會富有,但三十年可改變不了一個醜陋的草包呀。
他的話我不曾忘過。就是這種奮發精神,讓捷克突飛猛進。十年前,我當時到布達佩斯和華沙,發現幾乎無人會說英文。但在布拉格,別說唱片行店員能以英文溝通,就連任何街頭小販都會簡單英文。這不是捷克人特別有語言天分,而是他們積極進取,想和世界溝通,想和觀光客做生意的最佳證明。十多年來,布拉格蒸蒸日上,現在音樂廳,歌劇院等都有英文網站,持續勝過其他東歐大城,而這是我在十多年前就已能預見的景象。
營利和文化並不沖突,前提是你必須確切知道二者。在東歐諸國,捷克向來以市儈拼搏,努力賺錢聞名,但他們也有最美的城市。或許正如那位唱片行店員所言,他們對文化與美感有深厚體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也就不會因為逐利而喪失對文化與美感的維護。而這麼些年來,中國又是怎樣一番景象。是否變得更美,更有文化。大眾知不知道美是什麼。知不知道文化與藝術的重要。知不知道為了什麼賺錢,又以什麼來賺錢。三十年或許仍難成就偉大文化與美麗藝術,但要棄文化而就浮誇,十年綽綽有餘。
或許,布拉格之所以燦爛奪目,不只是通明燈火,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者為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焦元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