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類馴養過很多動物,為什麼只有狗被稱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呢。這就要從狗的歷史說起了。
首先,狗是人類第一個馴化成功的動物,這是毫無爭議的。其次,狗也是馴養範圍最廣的動物,這也是毫無爭議的。當年西班牙殖民者初次登上美洲大陸後,發現那裏已經有狗存在了。事實上,美洲除了狗之外,只有羊駝,天竺鼠和火雞等少數相對怪異,而且價值不高的馴養動物。人們所熟悉的貓,牛,羊,豬,雞,鴨,鵝,馬和兔等高價值馴養動物全都來自舊大陸,只有狗例外。
基因分析顯示,和狗距離最近的動物是灰狼,但兩者至少在10萬年前便已分道揚鑣。那麼,狗究竟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被人類馴化的呢。這兩個問題尚存爭議。
舊的理論認為,原始人類因為某種意外而得到了剛出生不久的灰狼幼仔,把它們當寵物養,慢慢馴化成了狗。但是,這個說法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研究表明,野生灰狼即使從小就在人馴養的環境下長大,也很難擺脫獸性。
美國動物學家雷曼柯平戈(Ray-mond Coppinger)受到遊蕩在垃圾堆上的流浪狗的啟發,提出了一個新假說。他認為最早的狗不是人類主動馴化的,而是自己送上門來的。據他猜測,當人類開始告別遊牧生活,開始定居的時候,營地周圍必然會有人類扔掉的垃圾。某些灰狼因為天生膽子比較大,或者警覺性不夠高,敢於走到營地附近撿拾垃圾,這樣做遠比自己捕食要省力得多。久而久之這些灰狼習慣了和人類相處,逐漸被馴化成狗。
通常情況下,這類涉及進化的假說很難被證實,但這個假說卻因為一個意外事件而間接地被證明是可行的。早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在西伯利亞建了一個狐貍飼養場,目的是取得狐貍的毛皮。野生狐貍十分兇猛,飼養員吃了很多苦頭,於是兩位動物學家決定做一個小小的實驗,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挑選溫順的狐貍進行培育,兇猛的則棄之不用。經過幾十年的選育,他們成功地培養出一批異常馴服的狐貍新品種,在很多方面都已經和狗沒有區別了。
這個無心插柳的實驗證明,馴化野生的灰狼很可能只需要非常短的時間。那麼,最早被馴化的狗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很難回答,僅靠化石很難給出確鑿的證據,必須依靠DNA分析。這個領域的研究思路和手段與關於人類起源的研究一樣,經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科學家們最早研究的是狗的線粒體DNA,因為線粒體較短,分析起來相對容易。研究結果顯示最早的狗來自東亞,現在全世界所有的狗都是少數幾條東亞母狗的後裔。但是,隨著DNA測序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把目光轉向了狗的整個基因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羅伯特韋恩(Robert Wayne)博士及其同事們分析了4.8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數據,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現代狗的真正起源地不是東亞,而是中東地區,這一地區同時也是人類最早發展出農業,並開始定居的地方。
這篇文章發表在去年4月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是目前為止關於狗起源最權威的證據。
種種跡象表明,狗的起源確實如柯平戈教授推測的那樣,來自定居人類營地周邊的灰狼,這就解釋了一個困擾了人類學家很多年的問題,早期原始人類是如何知道動物是可以被馴化的。要知道,馴化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概念,如果沒有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難想像早期人類會相信動物是可以被飼養的,甚至可以被訓練成人類的幫手。從這個意義上說,狗的出現在人類的進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讓人類首次意識到馴化是可能的,為牛,羊,豬,馬等牲畜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沒有這幾樣高價值牲畜幫忙,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肯定要慢得多。
即使沒有其他那些牲畜,狗本身對於人類的幫助也很大。獵犬能夠幫助人類打獵,牧羊犬可以幫助人類放牧,這兩種狗直接幫助人類提高了獲取食物的能力。除此之外,狗還能擔任警衛,為人類認路,為盲人帶路,為因紐特人拉雪橇……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為人類的寵物,替人分憂解愁。
除了東亞和北美等少數地區之外,全世界很少有人吃狗肉,絕大部分民族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拿狗開刀,這一方面是因為狗善於表達感情,和主人較親,另一方面是因為狗有很多其他用途,吃了可惜。即使是吃狗的民族,也都要專門培育肉狗,因為普通狗的投入產出比很低,不適合作為肉食動物來飼養。
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