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平凡是教育應有之義

 

一天中午,我去接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放學回家。小家夥愁眉苦臉地從學校裏出來,看樣子是挨了老師的批評。一問,果真不假。兒子挺委屈地向我說明瞭原因,作文課,語文老師問大家的理想是什麼。小朋友們紛紛發言,說要做一名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上個好大學,當大老闆等。兒子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農民,結果被老師訓斥了一頓。我問兒子,為什麼要當一名農民呀。兒子說,我想不管他們今後要幹什麼,都要有食物和糧食吃才行呀,沒有人種地打糧食怎麼可以呢。所以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農民,給大家種糧食吃。

聽了孩子的話,我的心猛地一沈。依很多人的觀點,兒子這個想法根本算不上什麼理想,甚至可以說是不思進取。但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講,這難道不是他現在最真實,最快樂的理想嗎。

由此,我想到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是否缺少一種接納平凡人生的從容態度呢。校內校外,我們總是逼著學生去學習,去競爭,去拼搏,去擠那條獨木橋。我們苦口婆心教導學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生一有異狀,我們便大聲訓斥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回家種地去。這些教育學生的話語對我們教師而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

我們許多教師在這樣教育學生的時候,都認為自己是為了讓學生今後能識大體,成大器,成為囯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孰不知,此時我們已經在有意無意地向學生灌輸著這樣一種思想,只有考上大學,你的人生才會有光彩,才是有意義的。考不上大學,你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你要被生活淘汰掉。

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圓自己的大學夢呢。長期受到這樣的教育薰陶,那些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進入大學求學的人,今後無論他們選擇哪種職業,其內心一定是充滿了無奈。在這種心態下,他們又怎麼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呢。

更為荒唐的是,有多少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對自己的前途和愛好,竟然無權做出任何決定,都是由老師和家長來設計。而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僅僅是將孩子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很少顧及到孩子本身的愛好和天賦。也不重視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僅僅是用一種簡單的成為王,敗則寇的謬論來甄別,督促他們。孰不知,讓孩子們追求自己的平凡理想和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比什麼都重要。

現實中能有一番卓越成就的人終究是極少數的,我們的社會更多的是需要很多平凡的人去做很多平凡的事。我們的教育首先應該是面對最大眾化的最平凡的學生,進行這種平凡的教育。只要我們的學生擁有了健康的體魄,有著健全的人格,快樂地學習著,向著他們喜愛的目標前進著,無論他們最終是否卓越,至少他會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做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