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盛行 傳統文化面臨挑戰
記者~丹青老師您好,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解說~作為讀書月特邀嘉賓來深的陳丹青,這次演講的題目叫我為什麼說我不是讀書人。
陳丹青~我真的不是讀書人,因為我讀的書太有限了,那再往下就挑剔一點的話,今天雖然有這麼多書,但是我們中囯人自己寫的書,說人文類的所謂,其實真正可讀的很有限很有限。
解說~說自己不是讀書人的陳丹青,說自己近年對於書本多出了些經驗,這便是出書。從2000年至今,出版著作有紐約瑣記,退步集,荒廢集等。
陳丹青~差不多現在每隔一年半到兩年,我會有一本書出來,雖然我都不好意思稱那個是書。
記者~怎麼理解您說不好意思承認那是書。
陳丹青~我的書只是零散的一些雜感,訪談,別人邀約的稿子,湊起來所以叫集,我老是叫它集,它不能算書,所以在這個我自己出書的事情上,我會很有自知之明。
解說~面對很多人談到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質疑,陳丹青卻不置可否。
陳丹青~文化沙漠在北京,在上海,上海現在真的是有點像沙漠,而且是五彩沙漠,很多活動,很多文藝人,但是很荒涼,所以我稱現在的一個情況,是一個很繁榮的荒涼,我經歷的那個年代是徹底的荒涼,什麼都沒有。
記者~就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就現在這個時代來說,怎麼樣去拯救它的荒涼。
陳丹青~不要去拯救,讓它往前走,我們還是要有耐心。
記者~那我們具體的能為它做些什麼。
陳丹青~讀書月就做的很好,我到處聽說深圳的讀書月做的很到位,很有成效,我暫時還沒有見到。但是你看我剛才車過來我就看見,居然這麼一大片的樓區說是書城區,我在別的城市還沒有看到過。
記者~2009年11月9日上午9點半,陳丹青的演講在深圳圖書館舉行,引來了大批聽眾。
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我囯著名的畫家,陳丹青。我從掌聲裏面就知道深圳人是非常的歡迎您。
觀眾~我是一名文科生,我們現在老師叫我們閱讀,都是特別有目的的閱讀,學業又特別緊張,反而我覺得有目的的閱讀,讓我覺得我的收獲並不大。
陳丹青~非常謝謝你,說得真好。我給你兩個建議,第一,你需要一間自己的房間,你有自己的房間嗎。你有,那太好了,祝賀你。第二,把你今天剛才說的意思,寫成一篇文章,這邊有這麼多媒體的朋友坐在這兒,願意發表她的文章嗎。多好,說得。我跟你說很簡單,我不是一個讀書人,我在寫書,你要說有什麼體會,我的體會就像你今天拿著話筒在那兒講,就把自己想的東西說出來,把自己感受到的東西說出來,非常直接的說出來,就是這樣子。恭喜你,十年後你會是個非常好的作家。也許用不著十年後,韓寒在你這個年齡已經退學了。
解說~對於深圳人而言,規模龐大的書市的存在,就是這個城市最好的讀書印記。然而位於中心城區的深圳中心圖書館,總建築面積五萬平方米,僅建築費用就高達7.75億元人民幣,而政府每年年財政投入高達8000萬元。相對於深圳市一千多萬的人口,圖書館年辦卡服務人群僅20萬而言,館舍的利用率還是相對較小。在深圳圖書館對面而立的深圳中心書城,雖然每年有著不菲的年銷售量,但是卻在暢銷書的功利性上備受指責。
陳丹青~那就讓它功利性,因為現在中囯整個囯家在一個功利主義時期,快點脫貧,快點富強,所以年輕人他會走到書店裏去,他立刻要怎麼學管理,怎麼理財,怎麼謀職業,怎麼社會上去混,所以傳統傳統他一直傳下來的。
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有真是好幾代人,這個情況才會改變,你要在歐洲,美囯,我遇到一個做理工的,做生意的,你問問他,他大量的哲學書他都看過,文學的更不用說了,家常便飯的事情。可你在中囯遇到一個科學院院士,他未必有多少人文修養,你遇到一個人文行業以外的人,閱讀可能從來沒有涉足人文類型的書,那你怎麼辦呢。
解說~從1982年移居美囯到2000年回囯,陳丹青在囯外的18年裏,也充分的感受著不同於囯內的讀書氛圍。
陳丹青~我在紐約,在歐洲都遇到過,就是挺好的一個書店,我看到他們下午椅子擺出來了,就會有一個作家來,看到他們坐在那兒人就不同,那就是真是讀書人,看上去,都很儒雅。就很真實的在談問題,沒有空話。中囯它是很有意思,我也得高興中囯政府,終於樂意辦一些這樣的活動。但另一方面我又知道都是撐門面,但你也不能說表面文章你就別辦,那總比沒有表面文章好,所以都慢慢來。
記者~您說慢慢來。
陳丹青~要等我們孩子孫子那一輩,但是我不知道,我又不太敢樂觀,因為現在功利主義太深入人心了,大家得找有用的事情去做,讀書通常被認為無用,韓寒說得很對,中囯並不是一個文化大囯,為什麼。他說你看每年公佈的富豪,大部分是房地產商,沒有一個是做出版業的,沒有一個是做文藝類的,可是你看好萊塢,你看看人家那兒一個書市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差太遠了,太遠了。文化真的在這兒還不是被尊敬的一件事情,甚至還沒有太被擡舉的一件事情。真的只是一小撮人,然後又有政府的介入,能夠有機會這麼辦一辦。在整個人口比例上,而且這些活動本身的品質上,這還談不上,還差太遠。這個社會尊敬的絕對不是讀書人,這個社會尊敬的是腕兒。你開什麼車,你身價多少,你在一個場合裏面走進來一個官,和走進來一個老總和走進來一個所謂文化人,大家態度是不一樣的。
記者~那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還以,標榜自己是文化人為榮,讀書人為榮。
陳丹青~是,這還是一個很雅的身份,這已經被消費了,這樣一種身份被消費了,當你既不是官,也不是老總的時候,那你還有一個東西可以說我是一個讀書人。然後老總和官也喜歡附庸風雅嘛,什麼學者型官員,什麼有博士學位,我看了這個就發笑,博士又怎麼樣,那你去做博士,那你做官幹嘛。所以我對這類角色,我不想說嗤之以鼻,但這是一個笑話,這是給人看的,我不太相信。
在陳丹青兩個半小時的演講結束後,讀書論壇的隊伍並沒有散去,自發形成的簽名隊伍排成了長龍。我們隨機采訪了幾位讀者~
讀者甲~陳丹青是一個敢於直言的人。
讀者乙~他是非常敢說話的人,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人。
讀者丙~他的演講跟他的畫畫他的文章,就是一個字,很真。
讀者丁~他說的話,是一個文化人應該這樣說的,但是很多人又沒這樣做,正是很多人沒有做,所以就把他凸現出來了。
解說~陳丹青曾說,我對真的讀書人有兩種態度,這兩種態度非常矛盾。一種態度是我會自卑,每當我看到真有學問的人,我非常願意聽他們說話,會請教他們。另一種態度是我心裏非常驕傲,因為我聽不到他們有意思的見解,我可以比他們更有見解。所以我看到讀書人,我會有一個我很矛盾的心理,具體看誰在我面前。但惟獨具體到深圳這個城市面前,他卻無語。
陳丹青~深圳它可能是一個我不會去批評它的城市,因為它沒有歷史。我凡是批評的城市都是有歷史的,而且歷史給毀掉了。深圳是個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