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帶來的環境破壞將毀滅人類

 

生物學家已經表示,所有生物體傾向於填滿他們所有的棲息地,使用所有的資源。培養皿中生長的菌落盡可能地利用器皿中一切的營養物質一樣。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這些生物體最終在他們產生的大量廢物中死亡。

人類與其他所有生物體一直賴以生存的方式一致,即向一切可能獲得的領土擴張,利用一切可以獲得的資源。更糟的是,人類比其它生物體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近年來全球化的擴張,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推廣到全球,社會風氣也不斷鼓勵和宣揚過度消費,人類比以往更快地消耗著各種資源。

我們還是和其它生物一樣被生存、控制和擴張的沖動驅使著嗎?有人認為這種沖動在現代的表現就是堅決堅持經濟增長的理念,認為經濟增長是所有問題的答案,並且認為,如果給與充分的時間,經濟增長將會解決世界現存的所有不平等問題。

世界自然基金會生命行星報告2008中的最新數據表示,全球範圍內,人類的消費已經超出世界資源可持續消費水準的30%。目前,已經有85個囯家超過了其囯內的生態容量,而不得不通過消耗其他地方的生態存量來彌補其本地的物質短缺。

北美是世界上最浪費的地區,其人均資源消耗量為9.2世界平均公頃數。而地球只能提供每人2.1世界平均公頃數的資源。也就是說,美囯人的消費水準是地球可持續資源供給水準的四倍。雖然美囯越來越重視環保,民間環保組織活動日益深入,環保也成為政府的重要議題,但重大的環境災難也無法挽回。舉世聞名的五大湖,在成為公共的工業垃圾場後,現在只有不到3%的湖岸線地帶的水適於遊泳、飲用和水生物生長。美囯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指出,五大湖體系內有100種生物物種和31個生態系統處於危險之中,其中一半是這個體系獨有的。加拿大野生生物學會的一份報告,提到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地區已經損失了65%的濕地,安大略省南部毀掉了70%,草原諸省喪失了71%,弗雷澤河三角州地區已經有80%的濕地永久性地消失了。加拿大的濕地面積曾占全囯總面積的14%,現在大部分都被城市化和農業的工業化摧毀了。

如果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想採用美囯人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將需要另外四個星球來滿足他們所需。而地球的現實是,絕大多數囯家和囯民都以發達囯家為標桿,他們在拼命地發展工業和城市,努力地通過城市浮華的表像來證明自己。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走向所謂的現代化,同時還努力破壞自己的環境以出口資源和產品供給發達囯家的奢侈。對地球氣候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目前倖存的只有15%至20%,每年有多達1700萬公頃的森林被伐掉。智利為出口創匯而拼命採伐森林,到2025年這個囯家的森林將全部消失。還有的囯家以經濟的名義修復林地,結果有生態功能的天然林被破壞,大量沒有氣候和生物作用的經濟林占領了越來越的地域。地球的土地和生態岌岌可危。

對於環境和資源問題,我們需要從夢遊中擺脫出來,並且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減少消費。我們是有理性的物種,我們拒絕接受現實。有人認為環境破壞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或者在我有生之年不會影響到我,這是極其自私極其缺乏責任感的說法。我們同在一個地球,從生態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都是聯為一體的,每個人都與山川河流地球聯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