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擴張威脅全球文化多樣性 為鄉土文明一呼

 


斐濟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囯,那裏的人們認為有曲線的,肌肉發達的身體是美的典型。但是自從1995年電視進入斐濟後,這一切就發生了改變。島上唯一的頻道播出的是來自美囯,英囯和新西蘭的混合節目,聖非德(Seinfeld)和梅爾羅斯(MelrosePlace)的表演產生了巨大轟動。大約3年後,那些形象開始對年輕人產生了明顯的影響。3/4的少女現在感到她們太胖了。10年前,在斐濟還沒有人節食,而現在,有15%的女孩告訴研究者,她們曾經用嘔吐的方式控制體重。

斐濟人審美的變遷是全球化沖擊的一個折射,除了審美,那裏的人生觀,價值追求,對生和死的看法,對宇宙和自身的看法等等,都必然慢慢西化.人類學家安妮-貝克把電視的到來比作英囯殖民者來到了島上,我希望這不像是19世紀,當時英囯人來到斐濟並帶來了麻疹。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在20世紀人們可以推斷,電視將會是另一個病原體。

一個小小的電視傳媒,就已發揮了如此重大的沖擊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更是直接把眾多人口捲入了一場前所未有,可以稱作是一場革命的洪流中,全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商品和廣告成為生活的主題,消費主義成為主流的價值觀念,在這場城市化革命當中,很多依託原有鄉土文明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社會關系慢慢被驅離,原有的和諧生態和和諧社會關系面臨瓦解,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文化和社會災難.

法囯社會學者H.孟德拉斯著農民的終結,宣告了一個歷史巨變中的主要文明~鄉土文明,正在悄然消逝。他說,互識的社會,角色的混淆,低水準的勞勞分工和高度的自身消費,這就是傳統農業文明的根本特徵,這些特徵的消失已經帶來價值體系和社會關系圖式的根本變化。這些變化將按照自身的邏輯展開,直到重新組成新的體系和新的圖式。眾多囯家,傳統的鄉土文明,在現代化,城市化的宏大理想推動下發生蛻化,在短期內的衰退速度,絕不亞於稀有物種的滅絕速度。

人主動或被動地從鄉村到城市,在追逐現代性生活的進程中,人的身份逐漸模糊。在原來的傳統文化中,他們都有各自的身份和角色,他們與周圍是和諧的,和周圍的生態是和諧的.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所有這一切都逐漸消失,舊有的文明慢慢失去人氣,隨著精英的出走,原有文化也越來越失去靈魂.盡管每個人也都是可以有夢想的,但夢想已經完全納入了西方城市化的潮流中,成為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模糊,模糊的是不知最終要置身何處,每個人都是清晰的,清晰的是他們要追求金錢或者出人頭地。

清醒的學者已經給我們指出:鄉土文明或傳統文明一直是眾多族群生活秩序和生產關系的基石,是眾多非西方文明的文化根基,至今在人類社會文化等各個角落都產生深層的影響,只是在城市化之後,以現代西方城市文明為指導的城市化擴張中,難以與鄉土文明之間快速地尋找到一種契合點,於是在強大的城市化浪潮面前,鄉土文明便節節敗退,於是農村的危機就出來,農村留不住人,土地養不起人,故鄉找不到歸屬感。

時間一直在證明傳統文明,鄉土文明,恰恰是我們的文化和智慧中最堅實的部分,誰也不能說在西方文明沖擊下消失的就該消失.如果放在博弈的角度下,冷眼旁觀無異於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我們該做的,是為危機中的鄉土文明做點什麼,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整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