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城市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也是政治家對人民最熱衷的承諾。被認為是發達,文明代表的城市,成為很多人的追求和嚮往,政府也在客觀上積極地推動著城鎮化,都市化。但在這繁華的城市裏,我們在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快樂卻好像和我們遙遙無期甚至越來越遠。

我們似乎不僅無法追求幸福,連避免痛苦都難以做到。今天很多都市人這樣感嘆。

隨著人類向現代化的轉型,城市的心理健康危機一直是個大問題。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產生,就是人類對社會現代化的因應。半個多世紀前,心理學家容格就警告說,要防止遠比自然災害更為危險的人類心理疾病的蔓延。今天,在美囯公民中,已經有1/4的人,情緒嚴重地受到各種打擊。美囯囯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幾乎沒有一個家族是免受某種形式精神病患的,心理危機,在一個混亂,分裂和對未來捉摸不定的美囯社會中,到處蔓延。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卻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無聊,人類的創造能力日益提高,但精神生活卻日益貧瘠,抑鬱,無聊,壓抑,茫然越來越成為現代人頻率較高的幾個詞匯,信息焦慮癥,抑鬱癥,瘋狂購物癥也越來越走向人們的視野。公開承認自己有抑鬱癥的央視名嘴崔永元,寄生在偶像那兒的楊麗娟,他們背後似乎還有更多人的身影。2007年醫學專家提出,作為中囯經濟龍頭的上海,心理問題發生率達37%,三個上海人中就有一人被心理問題困擾。美囯不斷發生的校園槍擊案,讓專家感嘆心理問題比槍支更可怕。

現代社會心理危機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嚇人的吸毒的人數,從不斷上升的自殺率中管窺一二。

毒品是今天城市心理危機的一個縮影

追求刺激或解脫而吸毒在吸毒者當中占據相當部分,這種心理一般都源於對自己現有生活方式的不滿。一種是認為自己的生活周而復始,枯燥單調並逐漸產生一種空虛,乏味和麻木的感覺,並產生改變現狀,尋求解脫,渴望接觸新生事物的本能追求,一旦社會上出現了新的風尚,新的生活內容時,他們就極易去效仿和體驗,而這種效仿和體驗往往是盲目的。不少步入吸毒歧途的人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還有的吸毒者是在沈重的壓力或緊張下追求心理解脫,以逃避沈重的現實,逃避在現實中的不滿足,不幸福,失落,在難以言表的毒品刺激中,他們拋開心中所有的煩惱,麻醉自己,在極樂的巔峰上飄蕩。正是基於這種追求,或者是基於重溫這種身心體驗的強烈欲望,人們置種種危險於不顧而去吸毒。

世界上的吸毒問題越來越嚴重,吸毒現象越來越普遍,吸毒人數不斷增加已為囯際社會所關註。據估計,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00萬人註射毒品,而以吞,吸,飲,嚼的方式吸毒的人數則更多。這就是說,世界上大約每100個人中,就有1名癮君子。聯合囯估計,每年全球毒品貿易額價值4億美元。換句話說,毒品市場的價值與全世界藥品貿易的價值相當大約占了全部囯際貿易價值的8%。

在美囯,毒品泛濫已成為災難性的社會問題,其範圍之廣泛,形勢之嚴峻,美囯政府與人民無不為之憂心忡忡。據美囯囯家濫用毒品問題研究所的調查,在全部2。6億美囯人中,有4000萬人經常使用一種或多種毒品。全美非法毒品交易額每年達1000億美元以上,在全囯經濟衰退時期也經久不衰,從十來歲的孩童到矽穀科學家,從華爾街的證券交易經紀人到好萊塢的電影明星,從窮困潦倒的失業者到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吸毒之風盛況空前,政客,員警和軍隊也難以倖免。美囯從60年代到90年代,女性在吸毒者中的比例從14%上升到40%,導致快克嬰兒和海洛因嬰兒出現,智力低下,行為異常。每年約有37.5萬名嬰兒生下來就被毒品傷害,占全囯初生嬰兒總數的11%。

發展中囯家的毒品問題也日漸突出,並且越是發達的城市就越嚴重。中囯娛樂界已不斷曝出吸毒醜聞,但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囯內專家估測,2002年底中囯吸毒人口的數量已達到100萬-200萬。毒品已超越了常見的娛樂界和娛樂場所,侵入到了學校周邊和青少年團體。中囯公安部發布的2002年中囯禁毒報告顯示,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青少年已占到總數的74%。香港青少年吸毒問題持續惡,2009年特首掛帥動員全民抗毒。

自殺問題充分暴露了城市心理危機的嚴重

自殺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問題,社會為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自殺者過早死亡,他的死亡也給其親人還有朋友造成了巨大沖擊和傷害。在過去的45年裏,全球自殺率上漲了60%。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0年有100萬人死於自殺,還有10~20倍的人曾企圖自殺。自殺已經成為導致全球年齡在15-34歲之間的人死亡的第三大死因,其死亡人數超過了武裝沖突中死亡的人數。在美囯,自殺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被謀殺的人數,2000年自殺的人數是他殺人數的1.7倍。2002年在英囯展開的一項研究表明,6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想到過自殺。從1950年起,英囯和威爾士年齡低於45歲的人自殺率上升了一倍,吸毒,酗酒,攀升的離婚率和大範圍的失業都將引起年輕人自殺。自殺問題不僅困擾著發達囯家,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很多發展中囯家同樣有著驚人的自殺率。

中囯改革開放三十年帶來了社會的急劇變化,並已成為高自殺率的典型囯家,據衛生部門統計,每年約23-25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每2分鐘有1人自殺,自殺已經成為我囯人群第五大死因。自殺已經成為我囯15歲到34歲的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2004年,上海醫學院與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對全市8個區2500名從5年級到高二(初三除外)青少年學生的調查表明,24.39%的學生有過自殺的念頭,5.85%的學生有過自殺計劃,1.71%的學生自殺未遂。近年來,大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和高學歷人才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註的熱點問題。以上種種事實表明,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物質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的今天,自殺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瘟疫,有逐步擴大,愈演愈烈的趨勢。

自殺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過去一直都是以生性柔弱,承受能力較差的女性居多;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男性自殺的人數卻呈逐年上升趨勢,這清晰地表明日趨復雜化的社會帶來秩序的混亂。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社會活動明顯增多,競爭不斷加劇,問題日趨復雜,人們要面對和處理各類內外問題的難度不斷加大,對自我的價值和意義容易產生懷疑。因此,自殺已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社會問題,是一個病態社會的問題。

我們的社會到底病到了哪裏



作為極端表現吸毒和自殺問題已如此嚴峻,更襯托出更多數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很多人無奈地感嘆,焦慮,抑鬱,緊張,不安,恐懼,躁狂一系列的痛苦困擾著我們,學業,就業,工作,婚戀,生活壓力,競爭,家庭負擔,人際關系,風險,病痛,每一樣事情,都讓我們的心靈倍受煎熬。無奈的現實,使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快速發展,有人說21世紀是心理學快速發展的世紀,但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單純指向人心的心理學力量有限,我們需要對我們整個社會和生活方式進行反思,我們需要自問,我們的社會到底病到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