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自在~春秋文言日思錄/王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 02/09
陽光普照。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無事生非必定自尋煩惱。
俺問,為何那麼多人喜歡討論一些無聊且有趣問題。
春三講,人類歷史有言有文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思想和文化記敘。正因為人有好奇和質疑精神,才導致了科學技術探索與進步。在哲學史上經常會產生妳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存在意義是什麼,等等問題,進行不著邊際討論以及探索,至於對生命和生活有沒有幫助,有沒有意義,我們很難界定說明。但是可以肯定斷言,自從有了哲人有了聖賢,我們挖掘出了太多心靈痛苦以及生活壓力,起碼交通事故,空難事件,武器戰爭對人類傷害層出不窮。我們稱之為哲學後遺癥或科學綜合癥毫不為過。這就是天下本無事,皆因能人多作怪造成。
秋九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此盜乃擾亂眾生安寧之盜也。當有人問,妻子和母親同時掉進河裡,先救誰,當你覺得這問題不很無聊時,你必定問為什麼會同時掉進水里,為什麼或不可能發生之問題先要預設,自尋苦惱。
春三講,生也有涯,而知之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不是危殆之事情嗎。可是文字把前人有涯人生傳承後人無涯延續,生出來無窮是非問題,導致了思想怒放乃至混亂,人世間苦惱隨妄想徒增,就一代更比一代強烈了。明白人或覺悟者,提醒世人大道至簡,萬物自成也,道性自然,無所法也,那麼回歸自然才是輕鬆快樂生活,生命沒有負重之纍。還有人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只能循環回答,那麼不正是無聊中尋找趣味性嗎。人類語言功能在社會應用中,本來就是無事生非傳播心思或相互傳遞我知,所以社會因語言充滿了無窮新聞故事與虛構信仰,活累中不知不覺滿足了空虛寂寞情愫。